鹤岭镇:“秸”尽其用,巧把废料变资源,助力乡村振兴,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“双丰收”
2025-07-22 08:43:34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鹤岭镇 | 编辑:陈娟 | 作者:戴鹏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712

雨湖融媒7月22日讯(通讯员 戴鹏)近年来,秸秆露天焚烧现象时有发生,不仅造成资源浪费,空气污染,而且浓烟会遮蔽附近道路,极易引发交通事故,危及人的生命安全,长期焚烧还会破坏土壤结构、降低农田质量。

眼下,早稻收获正忙碌着,秸秆的去向再次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。在雨湖区委、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鹤岭镇积极探索秸秆治理新模式,秸秆这个“被放错了地方的资源”正在从“生态包袱”变为“绿色财富”。

变“堵”为“疏”,助力生态保护

“刘老哥,你是不知道啊,焚烧秸秆产生的高温会让黏土矿物变性形成板结层,导致土壤板结,影响作物根系生长。焚烧产生的草木灰虽能短暂补充钾素,但长期频繁焚烧会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,削弱其保水保肥能力。而且焚烧秸秆会烧死地表中的微生物,腐殖质,有机质被矿化,从而破坏生物系统的平衡,改变土壤的物理形状,加重土壤板结。”高级农艺师余炳仙正耐心地和农户沟通。

“谢谢余师傅了。哎,这以前只知道烧秸秆杀虫,却不想反而导致土壤板结,水肥难以保持,为了草木灰这点钾肥,我这得损失多少收成啊!我现在希望通过自己的例子,告诉乡亲们千万别学我。”刘老哥懊悔地说着。

连日来,鹤岭镇积极落实潭环委办《关于印发〈湘潭市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宣传工作方案〉的通知》精神,守护好蓝天沃土,创新运用“宣传+”模式,积极向农户、合作社、农业企业等宣传燃烧秸秆的危害性和秸秆综合利用方法,治理秸秆焚烧由以前的“堵”转变为现在“疏”的方式,不再是简单地一罚了之,而是以服务老百姓为主,不仅减少了秸秆焚烧的现象发生,还更让老百姓接受了。

“我们下村巡查的最终目的不是处罚,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生产生活,让大家一起来守护我们的蓝天沃土。”鹤岭镇农业分管负责人周钇说道。

作为大气污染的源头之一,焚烧秸秆所产生的浓烟中不仅会导致雾霾发生,污染空气,同时,还会对眼睛、鼻子和咽喉中的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。虽然上级设立了禁烧区以严控焚烧行为,但单纯禁烧并非治本之策。因此,鹤岭镇将“被动禁烧”为“主动疏导”,强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宣传。这不仅能够显著改善空气质量、减少碳排放、保护生物多样性,更能有效维护土壤健康,实现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兼顾的“双赢”局面。

变“废”为“宝”,拓宽利用渠道

“三夏”期间,鹤岭镇广袤的田地里,陆陆续续有早稻田开始成熟,农户们忙碌地穿梭其中,开始紧张的作业。

在种粮大户刘老板的田里,只见农机手驾驶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作业,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,一束束稻穗被切割、脱粒,同时秸秆粉碎还田。

“将秸秆粉碎还田,秸秆在腐解过程中形成的腐殖质能增强土壤团粒结构,提高保水保肥能力。通过养分归还作用,可减少30%-50%的化肥施用量,降低面源污染风险,兼具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。”高级农艺师余炳仙介绍道。

而在黄老板的早稻田里,伴随其后的却是一架秸秆打捆机,在刚刚收割完毕的稻田里,对“残留”的秸秆就地进行“压缩打包”。原本散乱一地的秸秆,在打捆机的“收拾”中,被瞬间吸进“肚里”,在完成压实和打捆后变成一捆捆方形的“秸秆包”,又从机器尾部“吐出”。这些被养殖场定制的秸秆包,就这样在工人的搬运下,一捆捆送上货车。

“这多亏了省农科院副院长许靖波在培训会上的指导,给我们提供了秸秆利用的新点子。在水稻成熟度达到80%后收割,一方面可以为晚稻腾出时间,避免生长关键期遭遇寒露风,另一方面此时收割的秸秆用作青储含水量刚好,很多养殖场愿意收,也能卖上价钱。”鹤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滔介绍道。

“以前这秸秆只能废弃到田里,没承想现在还能卖到钱!”村民王大爷感叹道。

其实秸秆并非农业废弃物,而是宝贵的生物质资源。秸秆可粉碎还田,用作肥料,增添农田养分,提升土壤肥力;也可与其他动物粪便一起沤肥,化身有机肥,改良土壤;秸秆用来养殖加工也是一种优质饲料,可降低养殖成本。

今年以来,鹤岭镇根据省出台的《湖南省秸秆综合利用若干规定》和《湖南省关于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的若干措施(2025—2027年)》,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,为雨湖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。与其任秸秆化烟升空、污染环境,不如助其“变废为宝”,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。

点“草”成“金”,提高农户收入

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质资源。通过技术和产业化加持,可以转为生物质燃料、火力原料,产出清洁能源……这不仅能解决废弃秸秆处理问题,增加农民收入,而且制成后的生物质燃烧颗粒价格适宜、热效能高,受到市场热捧。

“以前驻村的时候,我就发现市场上生产的生物质燃烧颗粒料供不应求,销量很好,但村上苦于资金问题,项目迟迟开不了工。”鹤岭镇农业分管负责人周钇回忆道。

面对这个困境,他积极同村“两委”研究解决办法,为村上谋划长远发展方向,同时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,扩增厂房约500平方米,增加颗粒机1台,采取“村集体经济+产业链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将村民田中的秸秆、人居环境整治产生的杂草高效收集,制成生物质燃烧颗粒料再进行销售,探索出了一条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、发展村集体经济新路径。目前该项目已正式投产运营,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以上。

“我们这个生物质燃料主要用木头、废材加20%秸秆混合而成,它的燃烧值和煤炭差不多,但是比煤炭更环保高效,价格也适宜,受到市场热捧。”湘潭阳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厂长刘永红介绍道。

据悉,以往村民都是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田间残留秸秆,不仅造成环境污染,还存在安全隐患。现在有企业专门回收秸秆,不仅能有效解决焚烧之忧,将田间负担转化为市场商品,降低了农业投入成本,还让农民的“钱袋子”鼓起来。

说起这事儿,种粮大户黄老板脸上满是笑意。“我每年承包的田地有上百亩,以前秸秆都是直接扔在地里,每次耕种前都得专门雇人清理,光这一项就花不少钱。现在好了,有人专门上门回收,不光省了这笔开支,卖秸秆还能多赚上万元呢!”

“现如今阳尚发展越来越好,日产出能达到10余吨,原材料收购从向阳村范围拓展到了整个鹤岭镇,更是助力向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,现在每一块农田都是致富地。”向阳村党总支书记唐术其自豪地说道。

下一步,鹤岭镇将继续在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道路上和秸秆较劲,一是肥料化利用。探索在秸秆还田中,如何更好地用物理手段杀灭秸秆携带的害虫、病菌,使其病虫害死亡率相比于秸秆焚烧更高。二是“秸”尽其用,进一步扩大秸秆能源化、饲料化规模。鼓励种养大户、合作社、农业企业抱团发展,形成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条,让秸秆从“惹人嫌的负担”,转身成“田间的香饽饽”,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
责编:陈娟

来源:鹤岭镇

  下载APP